- 產品介紹
水生生態系統技術說明
水生生態系統就是通過完善整個生物群落組成、形成生物群落與水體環境的雙向反饋協調,其中水生植物、水生動物、底棲動物、浮游動物、微生物等各種類數量均衡協調,同時充分利用水生植物的凈化效果,從而來重建健康的水生態系統,實現水環境治理和水生態恢復的目的。主要通過以下措施實現水質凈化功能。
在合適的水深范圍內,進入水體的營養物質可通過構建多種類型的水生植被進行有效的水質凈化。水生植物經過自身直接吸收、附著微生物轉化、物理吸附及沉降,可遏制底泥營養鹽的釋放,抑制藻類生長,起到降低營養鹽負荷的作用。
主要選擇凈水能力強,景觀效果好,能夠有效控制、不會恣意泛濫生長的種類,包括矮生苦草、眼子菜等。通過構建沉水植物凈化系統,栽植方式以群落形式,以實現水體的自凈,提升水域景觀效果。
沉水植物主要作用包括:
植物的吸收作用:沉水植物可通過根、莖、葉直接吸收污水中的營養物質,供其生長發育,并把大量營養鹽物質固定在其生物體內。
植物的富集作用:許多的沉水植物有較高的耐污能力,能吸附、富集一些有毒有害物質,如重金屬鉛、鎘、汞、砷、鈣、鉻、鎳、銅等,其吸收積累能力為:沉水植物>漂浮植物>挺水植物,不同部位濃縮作用也不同,一般為:根>莖>葉,各器官的累積系數隨污水濃度的上升而下降。
氧的傳輸作用:水體中的污染物降解需要的氧主要來自大氣自然復氧和植物輸氧。有研究表明,水生植物的輸氧速率遠比依靠空氣向液面擴散速率大,特別是沉水植物,其在水體中可釋放大量的原生氧,保持水體高溶氧狀態,提高水質凈化效果。
為微生物提供棲息地:微生物是水體凈化污水的主要“執行者”,水體中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很豐富,因為水生植物的根系常形成一個網絡狀的結構,并在植物根系附近形成好氧、缺氧和厭氧的不同環境,為各種不同微生物的吸附和代謝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也為水體污水處理系統提供了足夠的分解者。研究表明,有植物的水體系統,細菌數量顯著高于無植物系統,且植物根部的分泌物還可促進某些嗜磷、氮細菌的生長,促進氮以氣態形式釋放,磷向無機狀態轉化、從而間接提高凈化率。